一堂难忘的数学公开课
吴光轩
从教十几年来,上过许多的公开课,然而这节失败的课却令我最难忘怀。2016年11月3日,一节精心设计、充分准备的公开课,却上成了一堂气氛沉闷、效果极差的课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双双没有达成,内心的酸涩、失落无以言说。这种挫败感是从未有过的!
教学的是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》,首先通过“奥运射击运动员的成绩如何计算?”引出课题,接着利用动画演示,探究出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。此部分内容没有难度,学生能够跟上老师节奏。接着出示4道巩固练习题,在回答第3题时出现困难,这一道题需要学生根据题意自己构建出图形,答案有两种情形,要进行分类讨论。他们经过思考,没有人敢举手发言,又过片刻,一位平常比较活跃,胆子也大点的男生站起来回答,但思路不清晰,解答错误。其他学生更不敢出声了,学习气氛非常压抑。为不影响教学进程,我把解答过程和答案直接演示给学生。课堂的第一部分就这样结束,接着带领学生探究“经过几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?”。当探究“不共线的三点作一个圆”时,请了一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板演作圆方法,可能是太过紧张的原因,画图时手有抖动,使得圆规发生移位,画出来的圆没有准确的经过这三个点,然后重新画了一遍。时间更紧了,后面的教学任务却还很多,在接下来学习三角形的外心时,没有再让学生动手画图探究,而是让学生直接看老师事先做好的演示课件。此时学生进入疲惫状态。但探究还没完成,于是继续抛出问题:“共线的三点能作圆吗?”学生思考后答:不能。谁能给予证明?无人敢说。稍作引导后,一生站起来进行分析,遂追问:能用反证法说出其证明过程吗?此生吱唔不清,得不出与定理或公理的矛盾,此时只好投影出证明的标准过程,叫学生齐声读一遍。至此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。时间临近下课,口答了3道简单练习题后,剩下几道编写的变式训练题已没有时间再做了。匆忙中点了一位成绩靠前的学生来小结这节课的收获,站起后一脸的茫然,不知所学。
耗费大量心血设计制作的课,以学生的一脸茫然而告终,心中极度的痛苦和不甘。痛定思痛,痛何如哉!一堂课的成败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品质有关,也和课堂间师生的互动、师生的共鸣紧密联系。课堂的问题往往不单单是课堂上的问题。紧紧的思考,得出几点感悟:
一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
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时候,温家宝总理说:“在经济困难面前,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。”近年,受初中向高中接轨、高中向大学接轨的数学课程观和突出数学学科的选拔甄别功能影响,数学中考考题更灵活,综合性更强,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也更高了。许多同学对学习数学感到越来越吃力。比如有的分类讨论题,学生很难从问题中抽象出图形,进而正确解答;比如创新作图题,学生缺少从数学原理的角度出发,思考作图方法的思维品质;比如有的同学说:“看到动态问题就不会动(手)了”。学生的数学难题越来越多,对数学越来越感到害怕,甚至提起数学就头疼,看到数学课就发呆,见到数学老师就紧张。每一次数学考试的结果,就是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打击,从而逐渐的到完全的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。面对学习上的困难,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解答帮助,鼓励学生多问问题,树立“有问题不是耻辱,问不出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”的思想。引导学生多和自己的昨天比较,每天进步一点,每次考试前进一点,当学生取得进步时,哪怕是微小的进步,也要给予鼓励。让学生从容易的入手,从基础的开始,不断挑战,不断从成功的经历中收获自信。仿照总理所说的话:“也许学好数学,信心比聪明更重要”。
二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
这句话大家都非常清楚,也很注重培养学习兴趣。然而事实上,数学往往是学生所有学科中,最不感兴趣的学科。学生的基础常成为学习的障碍,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难,使得学生不愿意学数学;在课外练习中,解答数学题目比较费脑筋,学生往往更愿意做其他感性思维更强学科的练习,主动学习讨论数学问题的学生较少,女学生尤其少。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?可以是巧设导入。许多精彩的课堂,从上课伊始就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他们有的设置精彩的活动,有的播放一段视频,有的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,把数学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,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,从而体味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。回想本节课的导入,若采用“投掷飞标”比赛的游戏引入,也许课堂的氛围会更轻松愉悦。然而,我们更多的常态课,往往是一句:“今天我们来学习XXX”,一句话式的导入,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,磨灭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。可以是活用教具,数学的知识往往是枯燥的、抽象的,教科书式的语言虽然精练,但也不容易理解。近日观摩赣州市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竞赛课上,许多有经验的选手,都精心的准备了教具,如一个亭子模型、一把折扇、一个自制的小摩天轮,一张张裁剪好的正多边形纸片,都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,学生在具体的、新奇的实物面前,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增强了求知的欲望,甚至有的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份小小的学具,让学生动手,边操作边探究,知识就在轻松的玩乐中获得,这样的学习方式,学生怎么会没有兴趣呢!
三、生动的教学语言是课堂的调味品。
数学一向以严谨著称,数学的语言追求简洁精练,以至于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,也养成了课堂上惜字如金的性格,容易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,让学生害怕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:“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,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谅解的高墙。”生动的教学语言,幽默的教学风格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,也更有利于严谨的数学知识的学习。“话说大学里有一棵很高很高的树,上面挂了好多好多的人,这棵树就是高数。”这是大学数学老师的开场白,一句玩笑话瞬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。石城二中王老师在赣州赛课的课前说到:“上课前,老师给同学们提一个要求,前面的男生不要老盯着后面的美女看哈(学生笑),后面的女生也不要只看前面的帅哥哦(学生又笑),大家看哪里?看老师帅吗?(学生大笑并开口调侃,帅,不帅,不是很帅…),在幽默搞笑声中,学生的紧张感消除了,老师也放松了,师生不再感到陌生,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。在接着引入课题时说:“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画,据说一般人看不懂,先请这边的同学看,教师举画作俯探状问,看懂了吗?(学生哦),同样又给中间和另一侧的同学看,并问,看懂了吗?学生同样发出神秘的一声哦。然后问一位学生,看到什么画——牛吃草图,草呢?——吃完了,牛呢?——跑了,今天我们的课就从牛吃草开始。”老师生动的语言和可爱样子(肢体语言),一下子让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,学生轻松愉快的跟着老师,进入知识的探索中。
四、精湛的教学技艺是课堂的催化剂。
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,也是一门艺术,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。通过聆听全市的竞赛优课,反观自己的教学,有许多环节有待改进。一是变式训练还要加强,训练是数学学习的主线,而变式训练是数学训练的艺术化处理。变式训练能更清晰的体现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,能更好的揭示问题本质,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、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。变式训练是学生所喜欢的训练方式,本次赛课中也被多数老师所采用。二是总结提炼还要加强,获取数学经验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,解题讲题只是获取经验的一个过程,在教学中,要及时的归纳知识,总结经验,提炼方法,强化数学思想,构建一个个数学模型,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运用。三是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。使用多媒体教学后,课堂容量得以增加,但学生也常常讲,老师有时候课件切换得太快了,有些问题,还没来得及弄懂或刚刚有一点懂,就过去了。确实,在用课件辅助教学时,总是希望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好的程序,一步一步顺利的走下去。不希望甚至害怕学生出差错,当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,有股急于呈现标准答案的冲动。一味讲求题目的数量,一味追求环节的完整,压缩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,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,本次公开课的失败,这可能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。在市一等奖获得者赣一中廖菁老师比赛的课堂上,在解两道填空题时,廖老师竟然“意外”的请两位学生上台演板,写解答过程,在如此紧张的竞赛课堂,将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,我暗自为廖老师担心,万一学生出点差错怎么办呢?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几分钟之后,学生顺利完成,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完整的呈现,也给下面的学生创造出思考的空间和喘息的机会。也许,廖老师更希望板演的学生出点什么状况,以便生成更加精彩的课堂。正如赣州市教研室林老师所总结的:“课堂因预设而稳固,课堂因质疑而探究;课堂因开放而丰富,课堂因生成而精彩;课堂因反思而升华,课堂因自然而美丽!”…
五、融恰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润滑油。
“没有声音,再好的戏也出不来”,正如这句广告词说的一样,设计再好的课,没有学生的共鸣也一样没戏。学生是知识的受体,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,正所谓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的时候,才有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。有可能由于任教课时少,师生交流机会不多,在学生中容易形成生疏、严厉的印象,让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,有时在课堂上,一个不经意的批评训斥,就可能严重的损伤学生的自尊心。今后,要多找学生谈心,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,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,比如和学生一同打羽毛球、下棋等等,走近学生,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敢说敢问。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,增进老师的亲和力,创设出良性的课堂。
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
(作者单位:江西省石城县高田初中)